1965年,英國一位名為Harry Angelman的醫生首先描述了三名擁有現時被稱為天使綜合症(AS)特徵的小孩。他留意到這些小孩皆有著僵硬及不穩的步態、不能言語、過度歡笑和癲癇的情況。而這全部均是因第15號染色體的基因受到破壞而引起,這些兒童亦同時患有癲癇發作和嚴重的發育遲緩。
1. 發育遲緩
2. 語言障礙
3. 嚴重功能障礙
4. 頻繁顯露開心的神態
5. 癲癇
6. 睡眠障礙
7. 斜視
8. 口部寬闊、牙齒疏離
9. 餵養問題、吐舌;吸啜/吞嚥障礙
科學家於1997年確定位於第15號染色體的UBE3A之基因突變為導致AS的原因。所有已知會導致AS的因素均經由破壞、去活化或令到導致母系第15號染色體缺乏這個基因。共有數個基因「類別」或發病機制能破壞UBE3A,從而導致AS,這些發病機制描繪於此圖中。
1. 缺失 ~70%
2. UBE3A突變或缺失 5-10%
3. 印記失誤 3-5%
4. 單親二體(UPD) 2-3%
5. 其他的染色體重排 1-2%
6. 未知 10-15%
在一般情況下,所有AS遺傳發病機制均會在臨床表現方面顯露頗為一致的嚴重弱智狀況、特徵行為,以及嚴重的語言障礙。雖然在同一組內也可存在大的變異,但其實每一種基因類型也可引致一些臨床的差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