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物及媒体

网上医疗平台「医度讲」<天使综合症>专题报导

返回

【带着微笑的小天使】

「天使」这个词汇,大家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?身穿白长裙? 头上戴有光环?
我,作为母亲,总认为自己的子女是我的小天使。然而,对于「天使综合症」,大家又知道是什么的一回事吗?
假若,自己的子女病倒了,应该没有父母不会感到担忧焦急。
假若,自己的子女不幸患上了罕见疾病时,作为父母,内心世界又会是怎么样呢?
「我们起初都不以为意,以为只是发育迟缓。我们初手爸爸妈妈都不以为意,觉得不要紧,慢慢再试、再学。去到母婴健康院一个常规检查,开始发现真的有些迟缓。很好地遇到很多医生和护士给了我们很多指引,安排我们做很多检查。从那刻开始我们漫长的艰苦岁月,进入一个迷惘期。」

女儿两岁确诊天使综合症
Joson与太太Joe的大女儿咏宁早于2岁时确诊「天使综合症」---是一种罕见遗传病。患者的第15条染色体因为出现问题而导致脑部有缺失,咏宁亦因此而得了严重智障,智商停留在2岁,不能说话,不懂自理,又因此病带来的睡眠障碍令咏宁每晚只能睡上数小时,令其情绪和食欲都不稳定,不时乱丢东西发脾气,作为父母的根本难有喘息的一瞬间。加上患者因这病而不时露出「开心」的神态,频繁地张开小嘴微笑,故这病有「天使综合症」之称。

「我们当初对天使综合症这个病患完全闻所未闻,上网查,关于天使综合症的资料是很少的,亦不知道有什么困难,要不知道会怎样,那刻很彷徨、很迷惘。」
但照顾爱女的12年来,两夫妇一直不分昼夜、坚毅不屈,为了能更了解这种罕见病和为了能学习更妥善照顾「天使综合症」的女儿,数年前更毅然举家远赴加拿大寻求专业协助。 「一个人孤军作战,倒不如集合一班人的力量去互相扶持。」工作需要轮班的Joson更不辞劳苦成立病人互助组织帮助无助的同路人。

疫情如何影响罕见病患者
由于咏宁的外表与行为与别不同,多年来Joson两夫妇饱受歧视,曾令两人感到沮丧难过,信仰一度把他们挽回过来,但突如其来的疫情,又再把原本身心回复积极的两人打回谷底。
疫情之前,咏宁于特殊学校学习认知,学懂认人、认物件,并学习表达。 Joson和Joe也尽量过着正常生活,例如一家人去旅行、参观动物园,每星期两次带她游泳「放电」,有助她晚上入睡。
持续的疫情,泳池关闭,咏宁一直未能去游泳,因此严重影响其睡眠质素,日间变得容易倦怠,睡眠不足又会令咏宁容易抽筋,两夫妇因此不时替女儿按摩、拉筋松弛。
除了不能出外做运动提升体能外,疫情令所有学校停课,咏宁也因不肯戴口罩而无法外出,天天困在家里,令其行为认知都大大倒退。

「在这两年间, 咏宁在肢体上,因为少了外出,减少了常规性训练,减少了物理治疗、言语治疗、职业治疗这些学校提供的常规性训练之外,因为他困在家,导致他的情感或者情绪上都会有很大的波动和起伏。」
「由以前食到,变到食不到。行到,变到行不到,变成做不到。」

靠着坚毅走下去
新冠肺炎疫情对于这群罕见病患者及其照顾者,是多么的艰苦。
不屈不挠的Joson面对灰暗的疫情从没言败,为了咏宁,他于疫情期间购入了跑步机,好让女儿每天能在家练习走路。 Joson更锲而不舍、循循善诱地教导咏宁戴口罩,不管女儿有多抗拒,甚至扯掉大人的口罩,Joson甚至带咏宁到荒山野岭练习戴口罩,希望尽量不要影响其他人,但他仍坚持抱着信念: 只要不放弃,终有一日咏宁便能适应。

Joson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,除了令女儿受惠之外,两夫妇更于早年创办了病人互助组织 ---「香港天使综合症基金会」,务求增强每个天使综合症患者家庭之间的联系及协助。但于疫情期间,因无法如常举办活动,令申请政府资助难上加难。
「打不死」及顾己及人的Joson在疫情中,不仅为有需要的同路人家庭送赠口罩,自己更特意购入一部消毒机,亲自上门,逐家逐户免费提供家居消毒雾化服务,令这份无私的爱能传予每一位病患者家属,大家互相祝福、扶持、勉励。
「或许我们有很多事情都会为社会带来不便,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经验、经历,亦可以去帮助这个社会还有这些不同病患的同路人的困难。正正因为我们是同路人的身份,我们更加能够知道他们的需要,所以能够为这个社区、这一个社会作出一分力,去帮这一班、这个界别的不同需要。这亦是我们觉得很需要推广和宣扬的精神和态度。」

Joson正正是靠着这份信念、坚持,勇敢的拖着太太与两位女儿的手并肩继续前行。
__________
医度讲 We tell stories

医度讲 | 01-11-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