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物及媒体

医生参与慈善跑 为罕见病者筹款 天使综合症基金会疫下陷困 盼筹20万

返回

全文:

都市人生活紧张,不少人都希望借着运动去放松减压,亦有人透过做运动寻找个人突破和意义,当中不乏专业人士。

曾经「只会偶然才做点运动」的外科专科医生冯树仁(Anthony),3年前在女儿的推动下,他尝试参加障碍赛跑,一跑就爱上,甚至开始为慈善机构筹款。疫情下,更决定明年初以慈善跑形式,为「香港天使综合症基金会」(HKASF)筹款。

Anthony表示,今年新冠肺炎疫情,除了令企业面对不同挑战与危机,亦令慈善团体的营运变得更困难。为引起社会对天使综合症(Angelman syndrome,一种基因缺陷而造成的罕见疾病)患者的关注,他决定将爱好化为有益社会的行动,为香港天使综合症基金会筹款,盼望以身体力行的方式,支援病患者及其家属。

运动抗疫 击退负面情绪

自尝试障碍赛跑后,Anthony就爱上了那种挑战及成功感,开始进行不同的训练。 「由不太做运动至做培训,过程并不容易。曾试过在健身室进行训练后,(双脚痛)连上落港铁站都有困难。」他指训练及跑长跑的过程漫长而艰辛,在身体和精神上都面对不同挑战,与罕见疾病患者的经历有很多相同的地方。

他引述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指引称,18至64岁成年人,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带氧身体活动。而他认为,跑步不但可随时进行,又只需小量装备,是其中一种最简单方便的运动。

不少人或在疫情期间无法如常外出活动或运动,甚至受负面情绪困扰。 Anthony建议,借助运动带领自己走出负面情绪。 「虽然疫情影响日常社交等活动,但运动或训练仍可继续进行。倘能运动,甚至为平日生活带来正面影响。」他另指,健身室在疫情期间都曾一度关闭,建议可购买哑铃在家使用,继续训练体魄,甚至进行一些毋须工具的训练。

谈及今次的百里慈善跑,Anthony指在距离和难度上,对跑步经验尚浅的他而言,是个高难度的挑战。 「我将会在42小时内完成100英里(161公里)和爬升超过9000米,相等于覆盖252公里的平地。」他续指,早在个多月前已开始筹款,现时已筹得约8万至10万港元。而他期望,是次慈善跑可为该基金会筹得20万元。
挑战高难度 爬升逾9000米

事实上,慈善团体在疫情下亦面临困境。 Anthony以该基金会为例,以往一年的经费约100万元,有7成为捐款,而政府的资助就有20%,余下10%则由会员集资。可是,由于政府资助属于实报实销,而疫下难以举办活动,令基金会在营运上变得更困难。

作者:杨匡然
责任编辑:萧宝玲

HKET|23-12-2020